首页

绍兴揽胜

自然地理

 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迁都于此,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。秦朝设会稽郡,唐朝设越州,曾为南宋临时都城和明末鲁王监国之所,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和先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。越城区素有“山清水秀之乡,历史文物之邦,名人荟萃之地”的盛誉,王羲之、陆游、秋瑾、蔡元培、鲁迅、周恩来等先贤遗迹遍于越城,曾被毛泽东称为“鉴湖越台名士乡”。老城区8.3平方公里内现有各级文保单位73处,其中国家级8处、省级18处,被誉为“没有围墙的博物馆”;八字桥、新河弄、书圣故里等八大历史街区遍布全城,台门幽深,韵味无穷;全长12公里的环城河环绕老城,形成独特的水城风貌;犭央犭茶湖是全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;迪荡湖防洪排涝与休闲文化等功能兼备,是典型的“城中湖”;镜湖湿地是省内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,被誉为绍兴大城市的“生命之肾”“天然氧吧”;千年古镇东浦,是绍兴黄酒的发祥地,也是爱国诗人陆游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的故乡,留下了大量千古传唱的诗词名篇。

B]70WK7SYMY9SSQKA8H{TR9.png

地理环境

  越城区位于会稽山北麓。北纬 30°00′,东经 120°35′ 。四周与绍兴县接壤,地势南高北低,南多丘陵,地面高程 5.1 米至 6.2 米间。


wKgB3FIQgtWAOkjkAAZQjv32Ddg26.jpg


水文条件

  越城区境地处平原水网地带,平水江、漓渚江、南池江、坡塘江自南而北,流经区内;浙东运河,以东西向分别贯穿区境南北部。境内河道纵横,水网密布。区境南部,有零星土丘分布。


wKgB21Bq2CWWvhT5AAXVDeomARA97.jpg


气候特征

  全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全年东北风为多,温暖湿润,雨量充沛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气温 16.4 ℃,年平均日照1996.4 小时,无霜期 240 天,年平均降水量 1461 毫米。夏秋间台风暴雨时有侵袭,有时造成较大损失。

地形地貌

  会稽山地位于绍兴县南部、诸暨东部、嵊州西北部,为浦阳江和曹娥江的分水岭。山地呈南西—北东走向,境内长约90公里,宽约30公里,是全市地形骨架的脊梁。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是中生界火山熔岩与碎屑岩,山地内部也有粉砂岩、泥岩等分布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禹会诸侯江南,计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会稽。会稽者,会计也 ”。故山曰会稽,禹陵则位于会稽山脉北麓。几座千米以上的山峰都在山脉南部,如主峰东白山(1194.6米)在诸暨、嵊州、东阳三市(县级市)交界处,为全市最高峰;西白山(1095.7米),棕榈尖(1028米)在嵊州西部,这些都是会稽山山顶夷平面保存最好的地方。山上缓坡宽谷,土层深厚,适宜建立茶、林场。山体两侧边缘山坡变陡,向西尽于诸暨盆地,向东陡落至新嵊盆地。从东白山沿主脉向东北延伸,山势渐低,最后没入绍虞水网平原,出露的山峰成为平原上的孤丘。主脉依诸暨、嵊州界北行山峰有:螺蛳屁股(即美女尖,990米)、鹰子岩岭(848.7米)、白玉尖(990米)、湖塘岗(861米)、雾露尖(848.5米)、硖石山(706米)、龙头岗(808米)、砂石岗(729米)、上谷岭(542米),至诸暨、嵊州、绍兴三县(市)交界处龙头顶(737米);向北入绍兴县境,经秦望山(543.6米),尽于香炉峰(354.7米)一带。


wKgB6lSNZ82AeSmoAAZjV7L7iA840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