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况】
2015年年底,绍兴市共有79个镇,15个乡,24个街道,2175 个村,514个(社区)居民委员会。其中越城区有10个镇,7个街道,251 个村,166个(社区)居民委员会;柯桥区有12个镇,4个街道,250个村,104个(社区)居民委员会;上虞区有 15个镇,3个乡,3个街道,339个村,109个(社区)居民委员会;诸暨市有 23个镇,1个乡,3个街道,468个村,74个(社区)居民委员会;嵊州市有 11个镇,6个乡,4个街道,452个村,42个(社区)居民委员会;新昌县有8 个镇,5个乡,3个街道,415个村,19 个(社区)居民委员会。与2014年相比,全市减少1个村,减少4个居民委员会,增加10个社区。
【基层自治组织调整情况】
2015 年,绍兴市调整了部分基层自治组织。越城区:8月,府山街道建立镜园和雅苑两个社区;10月,鉴湖镇建立春风社区;12月,斗门镇建立汤公社区。柯桥区:9月,柯岩街道撤销东担山、余家弄2个居委会及金星村委会,合并成立竹林社区居委会;9月,杨汛桥镇蒲荡下村更名为蒲荡夏村;12月,柯桥街道撤销双梅、双川 2个居委会,合并成立新双梅社区居委会;新成立玉兰社区。诸暨市:12 月,陶朱街道撤销城西社区,分别成立城西、友谊、涌金3个社区;12月,暨阳街道撤销望云社区,分别成立望云社区和朱公湖社区。
【地名管理与普查】
2015年,绍兴市民政局按照上级统一部署,积极筹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,成立领导小组,下发实施方案,进行动员部署,确定越城区作为绍兴市的试点单位,与北京云自然公司完成对接,签订合作协议,赴北京申领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1∶50000纸质地形图。组织全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业务培训会议,做好地名普查数据的收集、整理、录入等工作。
4月,全国地名地址库建设工作会议在绍兴市召开,会上,绍兴市因相关工作成绩突出,受邀作交流发言,并演示了地名地址库管理系统。
8月底,市民政局组织柯桥区、上虞区民政局相关人员赴杭州市富阳区考察地名更名工作,并于10月完成《关于行政区划调整后市辖区路名重名现状与建议》的调研报告,上报市政府。2013年绍兴市实施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,越城区、柯桥区、上虞区3个市辖区地名重名问题更显突出,急需调整。
【地名文化保护与宣传】
2015年,绍兴市地名委员会向各县(市、区)下发《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》,明确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、保护范围、目标方针及主要措施,并公布绍兴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。根据省民政厅等5个部门联合下发的《关于开展 “浙江省千年古镇(古村落)地名文化遗产”认定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全市千年古镇(古村落)的申报审核工作,柯桥区安昌镇、诸暨市枫桥镇、柯桥区冢斜村以及嵊州市灵鹅村入围。市民政局与《绍兴晚报》合作宣传绍兴地名故事,并制作《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》《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》《千年古镇(古村落)》申报等专题。
【平安边界建设】
2015年,绍兴市民政部门根据省民政厅《关于做好 2015年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的通知》精神,做好“杭绍线”“新嵊线”“上嵊线”的联检工作。
【地名命名和地名标志设置】
2015 年,绍兴市命名、更名地名98条,其中建筑物和住宅小区名12条,路名 24条,桥名及其他地名62条。设置门楼牌2732块,增设、修缮各类路牌38 块,发放门牌证2188本(窗口)。